新闻资讯
破解化妆品的“达芬奇密码”
日期:2010/7/12 阅读数:801
“保湿因子”、“美白因子”、“抗皱精华”,这些化妆品的成分随意得似乎只要带上“因子”,就能有它所写的效果。现在这一模糊不清的成分标识已被《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5296.3-2008)明文禁用。但新标识“神经酰胺”、“硅油”、“尿素”等你听过或没听过的成分,带来了新的解读难题。赶紧破解化妆品常用成分的“达芬奇密码”。
化妆品成分标识犹如“达芬奇密码”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5296.3-2008),规定自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或进口报检并在境内销售的国产和进口化妆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真实地标注产品配方中加入的全部成分的名称。化妆品中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名称必须标明,且应按加入量由多到少进行排列,而加入成分量小于1%的则可在之后以任意顺序进行标识。也就是说,即使是最怕让消费者知道的香精、色素、防腐剂等化学成分,无一例外都得在标签上曝光。
记者发现,一些品牌化妆品,已在今年6月17日后陆续使用了新版成分说明标签,但“抗坏血酸”、“尿囊素”、“乳酸钠”……这些“全成分标识”让一般老百姓云里雾里。为此,中消协以及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了《化妆品全成分标识解读指南》,将化妆品中的标准名转化成通用名,并标注其在化妆品中的实际作用。
接近皮肤自有成分的化妆品最好
实际上,记者从《化妆品全成分标识解读指南》(以下简称《全成分指南》)看到,该指南将化妆品成分分门别类,包括常用基质成分、皮肤护理成分、头发护理成分、口腔护理成分、酸碱度调节成分、防晒剂、清洁剂以及防腐剂、香精、着色剂,解释了各类具体常见成分。其中,基质成分由于它们是化妆品有效成分的媒介,所以含量最多,通常排在成分表的前几位,比如水、甘油等。《全成分指南》称,这类成分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甚至存在于我们的人体,所以,基质成分对人体是十分安全的。很多基质比如甘油,除了基质作用也是很好的保湿或者润肤剂等。
有化工专家称,一般的化妆品应由活性成分、乳化剂、凝胶剂、防氧化剂、防腐剂、香料、色素等组成,其中活性成分含量越高越好。好的化妆品成分不应太多,且每一成分都应有明确功效,而且最好是接近皮肤本身自有的成分。化妆品包装上的成分是以百分含量递减为序的方式进行排列的。越排在前面的成分,其百分含量越高。
《化妆品全成分标识解读指南》节选
一、皮肤护理成分凡士林(矿脂)、白油(矿油)、甘油、透明质酸、维生素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些:
维生素(维他命)视黄醇——维生素A:抗衰老。烟酰胺——维生素B3:强化表皮保湿屏障,调节皮脂分泌,提亮肤色,淡化细纹。
泛醇——维生素原B5:温和保湿、增加皮肤的含水能力。
抗坏血酸——维生素C:抗氧化及美白肌肤。
生育酚(生育酚乙酸酯)——维生素E:抗衰老、抗氧化。
水杨酸:在护肤品中主要起去除角质等作用,在规定浓度下,对人体是安全的。
神经酰胺:能起到很好的保湿、维护皮肤锁水防御屏障和抗老化的作用。二、头发护理成分
季铵盐:是一类最常用的头发护理成分,带有正电荷,具有抗静电作用和抗缠绕性能,能改善头发的干、湿梳性能,保持头发光泽、弹性和卷曲度。
硅油:具有表面张力极低的特性,作用与季铵盐差不多。
三、口腔护理成分
氟化物:氟化物是目前牙膏中常用的抗龋齿成分,常见的有氟化钠、单氟磷酸钠、氟化亚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