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去中药化业内引发震动 “中药世家”只能退市?
日期:2009/7/17 阅读数:956
不久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向社会征求《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的意见(下称禁语草案)。其中提到,化妆品禁止使用医疗术语,其中包括“药物配方、中药、中草药、中医世家、祖传秘方”等。而截至目前,该征求意见已发布近一个月,这部分被业内称做“去中药化”的内容,在业内引发了震动。
身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理事长,张铁诚坦言:“禁语草案”的目的,就是把化妆品跟药效分开,杜绝假宣传。
但他认为,“去中药化”的做法还值得商榷,“一旦‘禁语草案’通过,那些具有国产特色的品牌将被迫‘自剪羽翼’。”
销售之争
国产、洋品都打中药牌
十年前的洗护市场,主要向飘柔、海飞丝等品牌学“洋气”概念,“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目前背靠我国传统的中药学,洗护市场的风向已经在逆转。
某连锁超市沈阳区经理赵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洗化用品在跟“中药”发生着“化学反应”。
他以号称“中药世家”的霸王洗发水为例,其超市在沈阳最小的一个门店,月销售额也在三万余元以上,按平均每瓶售价30元计算,月销售数量超过了千瓶。“消费者也是看中了背后的中国传统养生学。”
沈阳一家霸王洗发水代理商昨天也透露,就霸王的一个防脱单品的销量来说,与代理的飘柔、海飞丝等洋品牌单品的业绩已经相当。
记者昨天走访市场时也发现,力士、飘柔等都推出了“汉方”、“首乌”等洗发水产品,一些品牌护发素也打出了“人参精华”等卖点,更多的护肤乳、牙膏等跨国品牌也在推广“汉草”、“蜂胶”等概念。
消费之惑
“概念”大于“效果”
上述的代理商表示,“中药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卖点,而且很多是货真价实的。
但这些产品究竟有何作用,连锁超市的赵姓经理坦言,概念性的作用已先于其本身的“效果”而被消费者接受。
“超市在引进该类产品时也有担心,一个‘卫妆’准字的纯化妆品,究竟有没有资格传递‘疗效’的概念?”
他表示,这些“卫妆”都不是直接宣传疗效,而是通过“中药”暗示这种作用,且进店手续齐全,超市作为经销商只能为之放行。一旦某一品牌的产品在国内传出遭到质疑的消息,超市将立即找代理商提供最新的手续。
竞争之烈
“去中药化”会让权外资
上述的沈霸王洗发水代理商则表示,目前国内外化妆品市场竞争很激烈,作为民族品牌的名片,“中药”不仅在巩固着国产品牌的国内市场,也在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巨大支持,“去中药化”将无异于国产企业自剪羽翼,主动让出市场给外资企业。
“商务部发布资料显示,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而国内与“中医”相关的领域和品牌,是目前外资现在还没有显示出优势的领域。
在国外市场,该公司旗下某品牌化妆品进入法国后的一个月内,整个品牌的营业额高居某化妆品连锁店单店护肤品销售前十位,这也说明,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医是天然的竞争壁垒。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公司曾就此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
记者近日联系国家食药监局时,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禁语草案”目前尚在征求意见阶段,行业企业若有疑义,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去掉“伪”,存下“真”
可以看出,国家推出如此严苛的明文细则,主要是想遏制化妆品业内盛行的“疗效吹嘘风”,并提醒消费者日用化妆品不是药品。
然而,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倘若这一规定出台,最“受伤”的却是以天然中草药产品为强项的本土日化品牌。据统计,我国目前产品包装标有“中草药”字样的国产日化用品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一些本土日化品牌正是凭借着独到的中草药成分,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高端品牌相抗衡。
仅以洗护发市场为例。目前,中国洗护发产品的年销售额约有260亿元,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跨国公司旗下品牌占据。其中,宝洁就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洗护发市场中,没有差异化的产品是很难生存的。
业内人士称,日化市场已形成“中草药配方产品”、“化学配方产品”、“其他配方产品”三分天下的格局。越来越多本土中草药日化企业的崛起,使得“中国日化”很有希望取得更为重要的市场地位。
专家指出,对标注用语中名词的禁止,仅仅是表层的,日化产品亟须制定量化标准来鉴别真伪。规范市场与其“一刀切”下禁令,不如从提高标准入手,如此,既有利于国内产业正本清源,也有利于中草药国货走向世界。
“伪”要去,但“真”更需要存。文/任杰
现状
我国目前没有真正的“药妆”
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我国现在并没有“药妆”的批准文号及相应的生产标准。
据了解,“药妆”概念来自欧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含有药物成分、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属于药妆产品。
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和化妆品监管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其中并没有“药妆”这个概念,而只有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之分。主管日化产品的卫生及药监系统也没有关于“药妆”的批准文号,其生产标准更无从界定。
“中国市场上现在没有‘药妆’可言。”法国IEC化妆品临床研究与检测中心中国区总监吴春林坦言。该公司是国际上权威的化妆品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负责对一般化妆品和所谓的“药妆”出具报告。但他们尚未接到过一家中国企业的检测要求。新华
回应
化妆品协会:将上书管理层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铁诚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禁语草案”通过,“中药品牌”将退出化妆品市场。
“很多国内化妆品企业采用植物提取的工艺,在产品中加入了中药成分,这在技术上没有难度。”张铁诚说,“中药”标识是否是虚假宣传还有待于探讨,取消这个说法是比较遗憾的。
张铁诚说,目前行业协会也在收集会员单位的意见,并汇总向有关部门汇报、提议,在去“中药化”的问题上,还应该谨慎、斟酌。
建议
中药化妆品可明确成分含量
“其实草案的核心目的,是强调化妆品不是药,要把化妆品和药效分开。”
张铁诚说,这个方向很重要,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好的作用,但即便“禁语草案”通过,市场上的“中药化”宣传也不会停止,比如草案中只针对中药等字样进行了约束性管理,而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品牌宣传的是“本草”、“汉草”、“汉方”,“现状的根源在于中药概念的乱用,如果仅在词语上加以约束,企业还可以采取打擦边球的做法,逃避责任”。
张铁诚说,其实可以在肯定中药应用的前提下,对于中药成分含量等进行明确,这种做法会更科学有效。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昨天也表示,该公司曾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建立中草药添加剂与化妆品标准”等方式来解决“泛中药化”的问题,这样可以形成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