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进口化妆品真假难辨 消费者慎重选择
日期:2009/6/8 阅读数:997
进口化妆品鱼龙混杂
记者调查发现,呼和浩特市一些商店经营的进口化妆品,有很多外包装是英文或者韩文,中文标识很少。在金宇文苑附近一家店里,记者看到销售的洁面乳、按摩膏等化妆品包装上全是韩文。导购员向记者介绍化妆品时称,许多消费者使用效果后非常好。当记者提出要看一种化妆品的中文说明时,导购员拿出一张韩文说明书,说:“我们销售的产品是纯进口的,没有中文说明。”随后,记者在维多利商厦的几个名牌进口化妆品专柜看到,这些专柜销售的化妆品中文标识、经销商、代理商名称等相关信息都很全面。
5月31日下午,在中山路的一些商场周围,记者看到有商贩正在销售化妆品,称是“水货”(即纯进口的)。记者看到这些化妆品标识都是国际大品牌,且包装精美,售价只有二三十元,不少人争先购买。
记者了解到,购买名牌进口化妆品的消费者都是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这些地摊上低价位的进口化妆品很吸引她们。
出现问题维权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许多进口化妆品标识是外文,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已经习惯不看产品说明。记者在维多利商厦随机采访了几位女性消费者,她们表示一般只注重品牌,不太注意产品有没有卫生批准文号和产品说明,在购买时,一般都是听导购员的推介,对于化妆品的成分说明更是不清楚。
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她在维多利商厦附近的地摊上购买过进口名牌化妆品,价格很便宜,结果使用后脸部出现过敏反应,再去找摊主,已经找不到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一些打着进口化妆品幌子销售的产品没有固定销售场所,消费者购买后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销售商赔偿。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只有在大商场购买进口化妆品有正规购物小票,小店里很少给开发票,只是口头承诺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可以更换其他产品,消费者也很少向他们索要发票。自治区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部的袁威伟对记者说:“我们接到关于化妆品的投诉,大多数是使用后皮肤过敏。消费者在化妆品方面的维权不太顺畅。”
消费者要慎重选择
就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中遇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工商局消保科李科长,她说:“真正的进口化妆品是通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才上柜销售。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化妆品时,要注意查看标签。此外,有些进口化妆品的外包装上印有英文、韩文,没有中文标识,这是在误导消费者。”李科长表示,许多进口化妆品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购买之前最好先试用,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 上一篇:国人头皮健康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在广州成立
- 下一篇:央视公开的检验化妆品好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