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化妆品招商网

首页 > 日化资讯 > 详情

新闻资讯

假冒防伪标“论斤卖”烟酒日化成为重灾区

日期:2016/4/27  阅读数:976

防伪标识本是鉴别商品真伪的“试金石”,但如今却难保其自身的真实性。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广西、湖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的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



据了解,一些烟酒、日化领域的名牌产品成为假冒重灾区。在一些小作坊,假冒的防伪标识可以随便印制“论斤买卖”,其中不少难辨真伪。


防伪标识论斤买卖


广西贵港警方近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冒注册商品“海飞丝”洗发水案件,缴获假冒洗发水15万余瓶,涉案价值达1.2亿多元。


记者在案发的仓库看到,这些假冒洗发水的蓝色瓶盖上都贴有一个圆形的防伪标识,几乎和正品包装上的一模一样,肉眼很难辨别真伪。上面写着防伪查询网站的网址和查询电话,同时还有一组14位的序列号验证码。标签上写着“纤维有凹凸感,用针可挑出”。记者扫描假冒瓶上的条形码,不仅显示出商品简介等字样,还显示了其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价格,与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品洗发水扫码结果完全相同。


今年以来,安徽、江西、广东等地也发现了多起制售假冒商品的案件,其中均涉及假冒防伪标识情节。据一些办案人员介绍,在一些地方的乡镇,有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小作坊,仅仅靠几台简陋的机器和几个工人就开工生产防伪标识。各类假冒名牌防伪标识随便印制、“论斤买卖”。


据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由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实际上,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防伪标识生产企业参差不齐,特别是大量存在的处于监管盲区的小作坊,很多企业都竞相压价,放弃审核资质等底线,按照客户需求随意印刷。


需填补法律漏洞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涉及防伪行业监管的有质检、工商、公安等诸多部门,而现行管理依据仅有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发布的《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而且,这一管理办法也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秘书长殷荣伍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让防伪技术应用“有法可依”,减少监管盲区。同时,在源头上对生产企业进行“闭环监管”,进行全流程的生产和流通监控,确保防伪产品的技术和品质安全新。